【记】上海气象博物馆

  在2012年徐家汇观象台成立140年时,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雅罗授予上海市气象局际世纪气候站证书,表彰徐家汇观象台连续140年收集的长时间序列气候资料,对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系统和计划做出的突出贡献。全世界获得此殊荣的只有两个,而其一个就是阿拉徐家汇观象台。

  徐家汇观象台到底有何魅力?世界气象组织为什么要给这座观象台颁发表彰证书?原早在1879年的夏天,徐家汇这座绿荫环抱的古朴建筑里诞生了第一个台风警报,并在之后的100多年里也默默地工作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上海气象博物馆徐家汇观象台旧址,探寻140多年前只靠纸笔记录的人们,如何捕捉变幻莫测的台风踪迹。

  140多岁的徐家汇观象台

  徐家汇观象台始建于1873年,选址于徐家汇肇嘉浜西岸今蒲西路221号,建成二层台的五开间房。后随气象业的发展,1900年在徐光启墓侧今蒲西路166号扩建新楼,即现在的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主体建筑。

  新楼初建时,大楼建有砖木结构的测风塔,顶高40米,安有贝克莱Beckley风向风速仪。1908年至1910年间,由于地基承载问题,高出主体部分的砖木测风塔被拆除,替换为35米高的铁塔,后于1963年拆除。

  砖木测风塔改为铁塔测风塔对比图这座楼通身上下,散发出罗马式建筑风格。正立面三段布局,间三层,底层圆拱大门贯通二层,三层有玫瑰窗,顶露天阳台。外立面采用灰色清水砖墙,圆拱券窗,窗框和窗下用红砖装饰,局部墙身带有齿形饰,部分窗框由红砖筑成隅石状,台及室外楼梯栏杆为宝瓶状。

  主楼楼面还安有法巴尔惹蒙伯爵夫人玛尔太赠送的大钟一座,逢刻奏乐,遇时鸣钟,为围居民授时。

  2012年,世界气象组织授予其证书,表彰其连续140年无一日断收集的长时间序列气候资料对全球气象研究的贡献,成为西方科学界位于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观测点,每个细节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气象台设备先进,‘凡垂直气流咫风风暴等现象,从未有一件轻于放过,不加研究’。

  200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为市优秀历史建筑。2016年起,改建为上海气象博物馆的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作为徐家汇源景区的一部分,限时对游客免费开放。2014年,作为徐家汇天主教历史建筑群的一部分,徐家汇观象台旧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修缮

  以1910年的样式为对照

  经过长达一年的资料收集整理,这座百年老气象台于2014年开始整体修缮与布展。基于对建筑历史风貌的最大尊重,最终确定此次修缮以1910年的样式为对照。

  本着真实性可逆性和可识别性的原则,原有建筑立面风貌得到了保护和修复。在修缮立面清水砖墙过程,后期大修覆盖其上的仿石水泥涂料以最低强度被剥除,北立面部塔楼的清水砖墙重见天日。

  墙面修复

  外立面上的消防楼梯及各种管线也在此次修缮被彻底清除,塔楼的大钟面与原钟楼之上的铁塔也得以恢复,外立面木门窗木质百叶窗重现昔日风韵。

  塔楼时钟修复

  此次修缮保留了基于功能要求的历史改造痕迹,维持了在历年大修加固替换增设的结构构件。

  在底层西两侧的互动体验空间内,可以清晰看到露明在外的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木柱砖柱和砼柱,配合拆除吊顶之后的露明木格栅天花,展现出建筑的历史变迁。

  三层西两侧的大空间将木屋架呈现在参观者面前的同时,也保留了屋架下方的工字钢梁加固格格构。

  1963年被拆除的测风铁塔,成为此次修缮施工的难点。经过结构设计的测算,铁塔的高度约为18米,净重约11吨,采用70吨的汽车吊分批吊装完成。这座百年建筑终于恢复了百年前的古朴风貌。

  测风塔吊装

  建筑故事

  观象台大咖们都留下了什么

  徐家汇观象台是世界气象组织授予的第一个百年世纪气候站,也使得上海成为我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保存最完整的城市,在观象台工作过的历任大咖们,无一不是当时世界颇有造诣的气象学家,他们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珍贵的记录呢?

  连续百年不间断的气象记录

  1872年12月1日,徐家汇最低气温为4.8℃,最高气温为16.9℃。 法传教士高龙鞶在观测日志上留下的这些记录,开启了百年年气象观测记录篇章。

  1876年,能斯成为徐家汇观象台第一任台长。他建立并完善了预报体系,使上海第一次拥有了气象服。而他个人对台风研究的贡献则首次给了观象台以科学声望。

  1879年,上海遭强台风袭击,海上舰船损失巨大,能斯通过分析沿海各灯塔站及边各站的气象数据,撰写论文1879年7月31日的台风,基本准确地画出了台风的形态螺旋结构,气流由外向内,心有台风眼。将这幅手绘图与卫星云图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差别已经不大。

  在能斯的良好开端下,徐家汇观象台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作为能斯助手的劳积勋于1896 年成为徐家汇观象台台长。1893年至1918年,劳积勋研究了沿海 620 次台风的路径,于1900年出版了远的大气一书,这本书成为法政府分发给远航行的舰船的必备书籍。

  杨绛先生著作走到人生边上的劳神父一文,如此描述这位天文学家我时候,除了亲人,最喜欢的人是劳神父我的洋玩意儿都是他给的他的上海话带点洋腔。

  经过数年的修缮和精心维护,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如今化身为上海气象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在这里,你可以将1872年至2020年的气象发展历史尽收眼底,与十九世纪欧洲古董气象文物距离接触,了解现代最前沿的气象科技进展,体验智慧气象的魔力。

  古董气象文物

  在互动气象演播厅,游客还可以化身天气预报员和气象主播,感受真实的气象播报员的工作日常;在这里,你还可以戴上VR眼镜,一探台风眼里的宁静,感受外围的疾风骤雨,走进神奇的南极。

  打卡点

  能斯手绘台风图

  1879年上海遭强台风袭击,徐家汇观象台首任台长能斯通过分析沿海各灯塔站及边各站的气象数据,预报了这次台风,从此拉开了天气预报的序幕。这幅手绘图让人不禁感叹,在人类尚且不能从太空俯瞰地球的年代,能够如此准确地绘制出台风眼,需要多么强大的想象力!

  32方位罗盘

  从二楼走进博物馆厚重的大门,地上内嵌32方位罗盘,专门请了专家进行测量,上面的南西北就是目前的南西北。气象对于远洋航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早的气象服就是服于航海,罗盘就是用于航海上测量方位的,站在这枚巨大的罗盘喊话,会有惊喜哦!

  际经度联调基点重力加速度基点

  际经度联测是徐家汇观象台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科研活动。在被际天文协会确定为标准时计处后,徐家汇观象台于19261933年,两次参加际经度联测任,成为重力加速度的基准点,是世界三大基准点之一。在主楼前的草坪上,可以看到际经度联调基点及重力加速度基点。

  边打卡点

  徐家汇教堂广场

  与市民阔别已久的徐家汇教堂广场日对公众开放。作为徐汇区着力打造的最新城市会客厅,广场对原有空间重新设计整合,更好地展现了这一片的整体风貌。广场草坪两侧栽植悬铃木树阵,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树阵都处于场地的黄金分割点处。

  地址徐汇区蒲西路158号前

  光启公园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对气象有着大量阐述。这是他对天文学与气象学作出的杰出贡献。光启公园主要由徐光启墓和徐光启纪念馆两部分组成。

  地址徐汇区南丹路17号

  上海电影博物馆

  呈现百年上海电影魅力,生动演绎了电影人电影事和电影背后的故事。

  地址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

  旅游路线推荐

  上海气象博物馆徐家汇观象台→徐家汇教堂广场→光启公园→土山湾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